
慈宁宫中,太后病重至极,眼见生命将尽。宫人们都退下,只剩下竹息姑姑泪眼婆娑地守在她身边。太后时而昏迷,目光迷离配资头条网,但面色却出奇红润,仿佛回光返照般透露着一丝生机。
“竹息,他果然如先帝那般冷酷无情,对我老十四苛刻无比,只希望我儿能平安活下去。”太后微弱地叹息着,嘴角又浮现一丝笑意,“熹妃在他身边,他定不会好受,不会的。”竹息低声啜泣,却不敢回应。最后,太后力尽气衰,喃喃道:“不是就不是吧,我为了保住承继大统的孩子,其他的都算是报应吧,我的老十四……”话音未落,屋内陷入寂静。
紫禁城上空,白幡轻扬,丧钟隆隆,雍正朝圣母皇太后乌雅氏薨逝,天下哀恸。
展开剩余78%太后斜倚在床榻上,看着跪在床前泪流满面的四皇子弘历,深深叹息。此时,掌权稳固的正是她的侄女乌拉那拉氏,也就是雍正的皇后。为了家族荣耀,太后在后宫全力护她,连前纯元皇后的惨死也未曾声张。然而,皇后胜利后却愈发傲慢,几乎无人能敌。
为了巩固权势,太后心机深沉,她设计让齐妃李氏畏罪自尽,将李氏所生的三皇子名义上归自己,五皇子则安置在外,毫无威胁。与此同时,她把目光放在了宫中四皇子弘历身上。
某夜,正在苦读的四皇子为贴身嬷嬷送去御膳房的绿豆汤,意外中毒而亡。惊慌失措的四皇子被惠嫔带到太后跟前,凶手显而易见。太后心知,宜修的执念极深,如果无人制止,她的行为终将导致皇帝后嗣尽断,乌拉那拉氏难逃大祸。新人若想在宫中立足,必须既得宠又有实力,更要性情温良,否则难以抗衡皇后。
太后安顿好四皇子,揉着眉心,竹息姑姑悄然进殿,低声禀报:“莞妃?二月二,皇帝去过了。”太后会意,微微点头:“怪不得,苏培盛和惠嫔也非局外人。若能让皇后消停些,她再入宫也无妨。”
凌云峰上,甄嬛心绪不宁。她本是皇帝宠妃,却因礼服意外损坏而误穿原纯元皇后衣裳,招来皇帝大怒,被剥去封号,禁足宫中。父亲又因政治斗争遭连累,甄家满门抄家流放。失望之下,甄嬛只得自请离宫,赴甘露寺修行,却仍受皇后的暗算,险些丧命,幸遇果郡王及时相救。
二人原本情愫暗生,却因皇帝调令,果郡王远赴滇南征战。甄嬛怀孕一个月,却传来果郡王战死和父亲重病的噩耗。命运迫使她做出艰难选择,借机重回宫中以保自身与腹中孩子安全。
二月二,皇帝趁游兴前来凌云峰赏春,听闻甄氏在此修行,便兴冲冲前往探望。甄嬛的温婉柔顺让皇帝心动不已,也迎来了她回宫的机会。太后对此淡然,只要甄嬛能够协助稳固宫中局势,其余皆不干涉。甄嬛很快通过处理祺嫔之事,向太后表明决心。
甄嬛怀孕五个月,太后特意提示她“熹妃的肚子比寻常大些”,甄嬛羞涩解释因怀双生子。太后暗暗感叹,这位女子福运非凡,能在险境中逢凶化吉。皇帝更是宠爱有加,甚至四皇子也交由甄嬛抚养。
太后心中对皇帝有私怨。她早年只是宫女出身,生皇帝时地位低下,无法抚养子嗣。后来再孕十四皇子,才得以亲自抚养。太后对十四皇子偏爱,而皇帝因嫉妒对其苛刻。如今,她让甄嬛入宫,用以制衡皇后,同时稳固自己在后宫的权势。甄嬛对四皇子照顾有加、欲扶其为皇位继承人的消息传到太后耳中,让她心中极为满意。
太后暗中提示皇帝甄嬛的孩子“白嫩,不像皇帝生的”,这是对皇帝的一种隐晦提醒,然而皇帝全然未觉。太后毕生所愿,是见幼子一面,并为其安排好未来,却始终未能如愿。甄嬛的双生子出世,更令太后感叹她的福运和机智。太后将这份掌握在手的惊天把柄,留作关键时刻的致命一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倍顺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